【教师必备】基于问题驱动的“五步教学法”
发布日期:2023-02-26 作者: 来源: 点击:
现当代课堂教学理念认为,课堂教学应以人为本。课堂教学包含了怎样教和如何学的两个活动形式。基于问题驱动为核心,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以导、学、讲、练、总的课堂教学流程,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,探究式学习和展示、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,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。
关键词:情境导入 问题驱动 精讲精炼 思维导图总结 展示评价
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,教学有法,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所谓“有法”是指不同学科的教学有一定规律可循;所谓“无定法”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并不存在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的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,一切都因人、因境而定,所以,最终还得是“贵在得法”。但课堂教学怎样贯彻以教师为主导,以学生为主体,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去探究学习,则有规律可循。以导、学、讲、练、总为思路的课堂教学流程,围绕问题开展自主学习,探究式学习、展示以及评价的教与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,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。
基于问题驱动的探究式 “五步教学法”以“导(导入)-学(自学)-讲(精讲点拨)-练(课堂课下训练)-总(思维导图总结)”为主要教学环节,旨在使教师上课思路清晰,教法得当;学生学习指向明确,知识记忆有载体,课下巩固有针对性,课后复习有条理。充分体现“以学生为主体”的现代教育思想,从而打造高效学习课堂。
1、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。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内容饱满而富有吸引力,精彩而生动,学生愿意学而且课堂高效?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,创设一个吸睛学习情境至关重要。吸睛在心理学上叫唤起注意。因此在创设情境选材必须是生动的、充满激情的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,或是别致的肢体英语、新颖的游戏、图片、视频。在信息化网络时代,这些好的手段,有助于教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导入新课。
2、抛出课题,引发思考。根据导入情境,紧密结合学科实际,密切关联教学内容,抛出课题,引发学生思考。课题的抛出,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,自主创新,由易到难设置问题,选择恰当方式展现给学生。提出基于授课内容的问题供学生阅读、思考、学习、探究。使学生感性认识认识到要做什么,为下一步怎么做做好铺垫。
紧紧承接自学环节,通过提问、板演、自主发言等形式—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的怎么样。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显现出的问题——让教师知道下一步做什么。
1、问题驱动 新课学习。
在导入基础上,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问题——让学生知道学什么。首先,问题驱动是五步教学法的核心。问题式教学法,就是以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为线索,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。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,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,理解问题、讨论问题,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,有针对性地讲解,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。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、合作、探索、发展的平台,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学习的价值和魅力。在教学活动中以“问题”为线索,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,掌握技能,学会思考、学会学习、学会创造,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。其次,问题驱动还包括另一个内容就是,问题不仅仅有教师基于教学内容、知识结构,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问题,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,合作探究中产生的疑惑。
新课学习这一环节要承接导入环节,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问题,让每个学生带着具体的问题迅速进入学习之中。这个阶段的问题,要设置的由浅入深,略有梯度。学生基于老师授课内容、知识结构,核心素养培养提出的问题,以自主学习、探究式学习、小组合作式学习等形式,通过自主阅读、查找、思考、演算、讨论、背诵、书写、典型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并提出问题。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,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。在这一过程中,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方法指导、学习路径提示,学习疑惑解释,让学生学会思考、学会学习。
2、成果展示,分享交流。
学生基于老师授课内容提出的问题,开展自主学习、探究式学习、小组合作等形式形成了自己对问题思考与解决办法。展示环节,紧紧承接自学环节,教师可以通过提问、板演、自主发言、辩论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。这个环节,教师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参与展示。其作用既可以通过成功的展示,提升学生的自信,也可以通过展示中出现的错误,形成新的教学资源,解决问题。这一环节教师要兼顾展示面,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,让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。对每位成员的参与度、思维活跃度、合作程度等做出鼓励性评价,要有个性化的评价语。评价语,要丰富而有针对性。
针对学生的分享交流,教师对展示成果进行提问、质疑、交流、点评,在组间碰撞中解决疑难,或者生成新的疑点进入下一环节,精讲点拨,能力拓展。
1、精讲点拨主要是指教师的精讲教材,点拨难点。目的一是突破难点,学生真正不理解的、合作学习也弄不明白的,教师要精讲。二是把握重点,需要教师归纳、强调的内容,通过点拨加深学生理解。教师要在教学关键处、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。通过点拨能疏通学生的思路,并把学生获取的感性知识升华到理性认知,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得以落实。精讲的形式,可以是经典案例讲解,也可以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,如观看微课。精讲还可以是对知识体系归纳与总结,并让学生做好笔记,加深理性认识。
2、拓展延伸目的在于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,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,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,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,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。课堂教学拓展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,可以是专题的,可以是不同阶段不同梯度的,对学生可以是辩论的、文字的、动手操作的、形体的,课内的或课外的等等,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。比如数学方面的一题多解方法,一解解多题的方法等。拓展延伸的直接效果一方面侧重于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与记忆,提升学习效果;另一方面侧重于新旧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运用, 更侧重于应试能力的提升。教师在课堂上的延伸,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学识,要熟悉考纲,知晓中高考命题方向——知晓考点考什么;要熟悉教材,整合教学内容取舍——知晓考点所在;要熟悉中高考试题,下水实践多做中高考原题——知晓考点设置。
实践过程即学以致用,训练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。每进行完一个学习任务都要及时进行巩固练习,当堂检测,并对结果做出评价。有针对性地设置拓展和训练练习,是知识、能力学习目标达成的关键。这些练习要具有代表性、典型性,要紧扣学习内容。在训练完成后,要注重评价反馈。评价方式可采取可师生间、同桌间、同组学生间相互评。课堂训练检测当堂学习效果,以确定下一步授课内容。
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课堂、课下训练作业。课下训练即同步作业布置,要达到应用与巩固的目的。老师要以作业练习为抓手,细化同学们的作业分类,包括基础类作业(字词、公式、化学方程式等抄写;听写、默写等),强化巩固类作业(配套资料,报纸),拓展延伸拔高类作业(自己精挑细选编制复印的试卷,专题总结,数理化一题多解,一解多题归纳等)。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,具体确定。基础作业批改可以实行学生互改,学科代表改,检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的作业,老师要面批。作业要有订正,批改日期。日期与备课本作业布置日期基本一致。
1、学科思维导图应用 学科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有效思维的思维工具。目前,在国外教育领域,哈佛大学、剑桥大学的学生都在使用思维导图这项思维工具教学;在新加坡,思维导图已经基本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,用思维导图提升智力能力,提高思维水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,可应用于模块知识归纳与记忆。
根据教学内容,教师构建本节课思维导图或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构建记忆思维导图,培养学生思维能力,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、把握本单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。例如:
导图总结 归纳记忆
2、归纳记忆
课堂小结是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回顾、总结和升华,更是实现理性认识的重要有效环节。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教师总结,也可以让学生代表谈学习收获和感受。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学习内容,搭建了记忆载体,供学生有条理复习,帮助学生记忆,从而提高学习效率。正如培根说的:“一切知识的学习,只不过是记忆!”